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侵占馬六甲(二)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侵占馬六甲(二)
經過這一輪的博弈,劉賜感覺到弗朗機人其實沒想象中那般難對付,這些“夷人”顯而易見的比漢人強的大概是他們的火器,但是火器漢人可以向他們買,哪怕是仿造,以漢人的聰明,耗費一些時日也能仿造出來。
但是劉賜最為忌憚的是弗朗機人的那種侵略性,這些“夷人”對於“做生意”有著天然的強大的渴望,基於這種本能的、獸性的渴望,弗朗機人的每個個體都被激發出了強大的動力,他們的每艘小船、每支部伍都充滿了紀律和攻擊力,他們那種擴張的欲望讓劉賜感到害怕,劉賜覺得大明的人民雖然聰明,大明雖然地大物博,而且也能夠培養出強大的軍隊,但是大明的軍隊也好、商隊也罷,都缺乏弗朗機人這種本能的侵略渴望,比如這江南的“抗倭”大業,打了這麽多年,官府傾盡了全力才培養出戚家軍和俞家軍這兩支堪稱精銳的隊伍。
或者從根本上說,大明的子民仍是以“務農事”為主,大明的統治者反對做生意,所以大明的對外侵略力量天然的不能與弗朗機人相比。
劉賜想到同濟會和汪直當年的倭寇集團,之所以同濟會和倭寇集團能夠這般打得官府滿地找牙,並不是這些海賊有多麽善戰,而是因為這些海賊有著發自內心的戰鬥和擴張的渴望,他們打仗為的是保護自己的利益,為的是做生意養活自己和親族,而那些官軍養著大量的冗兵,這些兵士並無奮勇作戰的動力,自是戰鬥力低下。
弗朗機人也是這般為了做生意而奮戰,劉賜覺得眼下大明憑借著地大物博,還有朝廷強大的集權力量,自是可以睥睨著弗朗機人,但是憑著弗朗機人這般強大的侵略性和擴張的渴望,日後誰勝誰敗還真不好說。
但是此時劉賜好歹是摸清了這大洋上商貿博弈的規則,他有充分的自信能夠對付弗朗機人,他知道在這大洋之上,一切的規矩都是表面的,而在這表面的規矩之下只有兩個根本的原則“利益”和“力量”,他用強大武裝力量攻陷了馬六甲城,得到了弗朗機人總督的許諾,但是這個許諾沒有實質的意義,充其量只能是延緩了弗朗機人的進攻,而他要真正站穩腳跟來,仍然要依靠自身的力量,還有同濟會強大的商貿實力作為後盾,弗朗機人懼怕你的武裝力量,又被你的商貿實力所牽制,他們才會乖乖地與你合作,在此之外,再多的協定、再多的道德說辭都沒有意義。
劉賜在蘇門答臘島的巨港旁側囤聚了一萬四千人之眾的精銳軍隊,並且他從來到巨港開始,就著手招募“流落”在南洋的漢人前來巨港,這些漢人都是在不同時期流落到南洋的,有的從宋朝的時候就來了,有的是元朝的時候,還有許多是大明這幾十年倭患嚴重的時候流落來的。
這些漢人有些已經不太會說漢話了,但是他們畢竟血濃於水,對於母國仍然有相當的向心力,這些人大多數散落在呂宋、婆羅洲、爪哇、蘇門答臘等各大島嶼上面,或者和當地的土著混居,或者已經融入當地的土著,劉賜在南洋經商多年,他的艦隊中有不少熟知南洋情況的老兵,這些老兵紛紛出發,前去招募這些漢人的後裔,他們宣稱:“大明進占蘇門答臘,屯兵在巨港,歡迎漢人前來囤聚,來者會分發充足的糧草和鐵器。”
劉賜記得當年“平人”去到大明海疆的狀況,他記得平人去到大明,為的是兩樣物事,一樣是鐵器,一樣是書籍,所以劉賜繼續向同濟會下令,運來了大量的鐵器和書籍,用以進一步經營巨港。
在同濟會的招攬之下,開始有源源不斷的漢人從周遭的各大島嶼乘船而來,其中最多的人來自婆羅洲,婆羅洲是蘇門答臘島東北邊、爪哇島正北邊的一個巨大島嶼,那個島嶼的規模大概比蘇門答臘島還要大,那個島嶼上聚集了大量流落南洋的漢人,其中大多數是南宋末年和元朝末年這兩批流落去的漢人,他們已經在婆羅洲上面建立了自己的部族,但是由於這些人大都出身正統王朝,所以對漢人王朝有比較強的向心力,所以願意遠赴巨港來囤聚。
比如第一批從婆羅洲島來到巨港的漢人,就是當年南宋末年崖山海戰失敗之後流落到南洋的宋人的後代,他們的祖先忠於南宋朝廷,到今日他們還會拜祭宋時的皇帝,所以他們更願意和漢人的勢力接觸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經過這一輪的博弈,劉賜感覺到弗朗機人其實沒想象中那般難對付,這些“夷人”顯而易見的比漢人強的大概是他們的火器,但是火器漢人可以向他們買,哪怕是仿造,以漢人的聰明,耗費一些時日也能仿造出來。
但是劉賜最為忌憚的是弗朗機人的那種侵略性,這些“夷人”對於“做生意”有著天然的強大的渴望,基於這種本能的、獸性的渴望,弗朗機人的每個個體都被激發出了強大的動力,他們的每艘小船、每支部伍都充滿了紀律和攻擊力,他們那種擴張的欲望讓劉賜感到害怕,劉賜覺得大明的人民雖然聰明,大明雖然地大物博,而且也能夠培養出強大的軍隊,但是大明的軍隊也好、商隊也罷,都缺乏弗朗機人這種本能的侵略渴望,比如這江南的“抗倭”大業,打了這麽多年,官府傾盡了全力才培養出戚家軍和俞家軍這兩支堪稱精銳的隊伍。
或者從根本上說,大明的子民仍是以“務農事”為主,大明的統治者反對做生意,所以大明的對外侵略力量天然的不能與弗朗機人相比。
劉賜想到同濟會和汪直當年的倭寇集團,之所以同濟會和倭寇集團能夠這般打得官府滿地找牙,並不是這些海賊有多麽善戰,而是因為這些海賊有著發自內心的戰鬥和擴張的渴望,他們打仗為的是保護自己的利益,為的是做生意養活自己和親族,而那些官軍養著大量的冗兵,這些兵士並無奮勇作戰的動力,自是戰鬥力低下。
弗朗機人也是這般為了做生意而奮戰,劉賜覺得眼下大明憑借著地大物博,還有朝廷強大的集權力量,自是可以睥睨著弗朗機人,但是憑著弗朗機人這般強大的侵略性和擴張的渴望,日後誰勝誰敗還真不好說。
但是此時劉賜好歹是摸清了這大洋上商貿博弈的規則,他有充分的自信能夠對付弗朗機人,他知道在這大洋之上,一切的規矩都是表面的,而在這表面的規矩之下只有兩個根本的原則“利益”和“力量”,他用強大武裝力量攻陷了馬六甲城,得到了弗朗機人總督的許諾,但是這個許諾沒有實質的意義,充其量只能是延緩了弗朗機人的進攻,而他要真正站穩腳跟來,仍然要依靠自身的力量,還有同濟會強大的商貿實力作為後盾,弗朗機人懼怕你的武裝力量,又被你的商貿實力所牽制,他們才會乖乖地與你合作,在此之外,再多的協定、再多的道德說辭都沒有意義。
劉賜在蘇門答臘島的巨港旁側囤聚了一萬四千人之眾的精銳軍隊,並且他從來到巨港開始,就著手招募“流落”在南洋的漢人前來巨港,這些漢人都是在不同時期流落到南洋的,有的從宋朝的時候就來了,有的是元朝的時候,還有許多是大明這幾十年倭患嚴重的時候流落來的。
這些漢人有些已經不太會說漢話了,但是他們畢竟血濃於水,對於母國仍然有相當的向心力,這些人大多數散落在呂宋、婆羅洲、爪哇、蘇門答臘等各大島嶼上面,或者和當地的土著混居,或者已經融入當地的土著,劉賜在南洋經商多年,他的艦隊中有不少熟知南洋情況的老兵,這些老兵紛紛出發,前去招募這些漢人的後裔,他們宣稱:“大明進占蘇門答臘,屯兵在巨港,歡迎漢人前來囤聚,來者會分發充足的糧草和鐵器。”
劉賜記得當年“平人”去到大明海疆的狀況,他記得平人去到大明,為的是兩樣物事,一樣是鐵器,一樣是書籍,所以劉賜繼續向同濟會下令,運來了大量的鐵器和書籍,用以進一步經營巨港。
在同濟會的招攬之下,開始有源源不斷的漢人從周遭的各大島嶼乘船而來,其中最多的人來自婆羅洲,婆羅洲是蘇門答臘島東北邊、爪哇島正北邊的一個巨大島嶼,那個島嶼的規模大概比蘇門答臘島還要大,那個島嶼上聚集了大量流落南洋的漢人,其中大多數是南宋末年和元朝末年這兩批流落去的漢人,他們已經在婆羅洲上面建立了自己的部族,但是由於這些人大都出身正統王朝,所以對漢人王朝有比較強的向心力,所以願意遠赴巨港來囤聚。
比如第一批從婆羅洲島來到巨港的漢人,就是當年南宋末年崖山海戰失敗之後流落到南洋的宋人的後代,他們的祖先忠於南宋朝廷,到今日他們還會拜祭宋時的皇帝,所以他們更願意和漢人的勢力接觸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